人,除了溫飽,嚮往的大概就是自由。行動自由;言論自由;思考自由。一種身心安頓,無論 風吹葉落;滂沱大雨。
而一個人信步走在當地人才會走的街頭巷弄,不倉卒、不擁擠,就擁有這種身心安頓的「自由」,像這對鳥兒。
知道拍攝到這對鳥兒的背景是哪嗎?背景是一個華人墓園,就位於市區。灰黑斑駁的洗石子外牆,依舊無法完全遮蓋住這是個墓園的事實。從天橋上拍完這對鳥兒,鏡頭往下時就可以將全景收入眼簾。
當旅遊遇上了這景,依然能夠安然自在,那麼,當下的心絕對也是自由了。沒有忌諱;沒有驚恐;也無懼生與死在假期中呈現。
街頭的細微末節往往很難在一輛車一個景點換過一個景點中覓得。絲毫不華麗的美髮美容店,店外綠意植披,落地玻璃窗前放置了一張竹編椅。非主流地樸實,又是另一種屬於泰國、屬於平民的自在。
這是公車亭旁的極致迷你小花圃中的一缸魚。我從公車亭、公車拍完轉到了這個迷你小花圃,公車司機已在缸邊餵食著這群孔雀魚。一月的曼谷,僅帶著些微的悶熱,綠意與小水缸,卻讓熱氣削減大半。
很多時候,沒有清澈的大片落地玻璃、設計金屬鋼管傢俱、閃耀的霓虹,背後有的就是文化美。
看到這三位泰國朋友正在作的工作時,我驚訝的幾秒鐘。腦海裡閃過的是,那個居住了十五年的Taipei City可曾看過?
我不好意思地問著
他們羞赧地,以泰文與肢體語言回答著
於是,轉身繼續工作,讓我紀錄下他們;記錄下這份辛苦又服務人民的工作。
僅過半年,不久我又即將啟程。這趟的曼谷行有著很深的意義,無論在自己的工作或是人生,都極富意義。
啟程前,我在想。走過了旅遊書上的景點,就懂了這個色彩鮮豔、人民溫和的國家嗎?
巷弄的光影
殘破、遮陰的棚布
街頭上熟悉的符咒
如果,我在優雅的Villa、頂級的Shopping可否領悟體會。
四位水果攤前各自忙碌卻快樂地交談著我聽不懂的泰文,快速激昂的語調,佐以微笑。直到我唐突地以英文詢問了芒果的價格,這才打斷了她們。
其中一位大姐稍懂英文,簡單扼要地問了「可否讓我拍照?」美女們先是帶著少女般羞澀地拒絕,說著:「naì !naì!」,然後以女人要在30秒會情人的整理儀容速度撥了頭髮,整了衣。
笑開!入鏡。成了最美的畫面。
這個走往市場路邊的咖啡與茶舖,老闆娘起初也是對我這外來客會跑到這樣的傳統市場帶著些許的戒意。三言兩語後,卻閃過一絲微笑。
像是默許,默許我拍照;默許我好奇的東張西望
默許一個旅人,走進 一個國度,成為一部分的他們。
我在街頭
享受
旅程中的自由
延伸閱讀(請點擊以下文字):